1. <menuitem id="ggzov"></menuitem>

      <sup id="ggzov"></sup><menuitem id="ggzov"></menuitem>
    2. <code id="ggzov"></code>
      <output id="ggzov"></output>

          1. <code id="ggzov"></code>
          2. 以史鉴今 资政育人

            <<返回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图说历史

            北大荒精神
            来源:《党史博览》2022年第9期  作者:  点击次数:
              北大荒,位于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完达山和小兴安岭地区,是有着5万多平方公里的黑土地。
              1947年,按照党中央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重要指示,一批解放军来到这片沉睡的荒原,点燃“第一把火”,拉动“第一把犁”,建立第一批农场,收获第一次丰稔,有力支援了解放战争前线。20世纪50年代以来,14万转业复员官兵、1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20万内地支边青年、54万城市知识青年来到北大荒,义无反顾投身于这场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拓荒运动。我国第三套人民币“壹圆”上那位标志性人物的原型梁军,是新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也是北大荒最早的建设者之一。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曾因荒芜而得名“北大荒”的黑龙江垦区,已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和国家级现代化大农业示范区。一代代农垦人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铸就了“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东北抗联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激励了几代人”,强调“我们仍然要用这些精神来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引导他们发扬优良传统,在全社会带头弘扬新风正气”。2018年9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时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农垦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1959年9月27日,毛泽东为北大荒人的题词:问候北大荒的同志们


            1983年8月,邓小平视察黑龙江友谊农场


            王震在密山火车站广场欢迎开垦北大荒的同志们


            向荒原进军


            第一代北大荒人用树枝搭建的住处


            北大荒农机博览园内展示的一台特殊的“东方红”拖拉机


            北大荒博物馆

            今日北大荒生产作业的场景


            友情链接

            郑州擎天近代中国研究国家档案局国史网求是网凤凰网国际在线中国青年网共产党员网光明网中国日报网央视网中国网新华网中国政府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人民网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网河南党史网

            党史博览杂志社主办 Copyright ? 2000-2018 中共党史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站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党史博览杂志社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豫ICP备18012056号-1
            A片不卡免费不卡
              1. <menuitem id="ggzov"></menuitem>

                <sup id="ggzov"></sup><menuitem id="ggzov"></menuitem>
              2. <code id="ggzov"></code>
                <output id="ggzov"></output>

                    1. <code id="ggzov"></code>